EN
展覽
藝術家
最新消息
影音專區
出版品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藝術家列表
藝術家列表
李光裕(1954-)
LEE Kuang-Yu
以「鏤空」等標誌性技法打開雕塑的封閉結構,形成獨特的「空」的形式、風格與觀念,呈現出一種物我兩忘的「東方空境」,不僅具有美學價值,亦蘊含對當下生命狀態的思考,具有當代的社會意義。
介紹
展覽
作品
簡歷
藝術評論
媒體報導
影音
風動生華,雕塑蘊詩—李光裕雕塑中的動靜巧配
李光裕的雕塑純粹、樸質,他對形體的解構,挑戰了材料與空間的固有界限。在他的創作中,「永恆」與「無常」交錯並存,「開放的虛空」成為天地人合一的載體;他的作品不止於塑造形狀,而是以開放的內部空間引領觀者穿越其中,使視線與思緒隨之流動。透過層層透視與多重維度的轉換,作品的邊界逐漸消融,封閉與開放、靜止與流動之間達成微妙的平衡。
曹洛
塑意與繪境—李光裕與黃意會的風景共鳴
1954年李光裕出生在高雄,同一年黃意會出生在新加坡。李光裕從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科畢業後,遠赴西班牙進入馬德里的聖費南多藝術學院深造,1983年學成歸國任教並創作不輟、展覽無數,成為揚名國際的臺灣重要雕塑家。
文/陳貺怡 (巴黎第十大學當代藝術史博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所專任教授/美術學院院長)
一個雕塑家的秘密花園──策展人與藝術家訪談 A Sculptor’s Secret Garden: Curator & Artist Interview 22.01.2020
藝術家的工作室暨住家與花園/開放式花園的影響
對談/陳慧君、李光裕
存在的維度──時光詠物詩 策展專文
文/ 段存真 (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
空境 ─ 有與無之間的邊際
吳超然 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一個雕塑家的秘密花園──策展人與藝術家訪談
對談/陳慧君、李光裕
他者之於李光裕創作的三重體現
從單一雕塑主體到空間的創造,「他者」在李光裕的創作中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自我與他者的協商、相互尊重,就如同藝術與李光裕的關係,在安慰與破壞不斷地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重建出一個安定而動人的世界。
文/謝豐嶸(上海外灘美術館資深策展人)
風荷的身姿—李光裕的人文雕塑
在台灣近代雕塑發展的歷程中,李光裕的出現,標示著西方雕塑在台灣生根成長的茁壯與成熟;也是西方雕塑在台灣由外形的精確寫實
文/蕭瓊瑞 美術史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所教授
開放的虛空—論李光裕雕塑的形式語言、藝術觀念與當代價值
在李光裕的雕塑中「開放的虛空」,既沒有神秘主義的象徵,也不同於存在主義的虛無感,而是充滿東方哲學上的意義。在李光裕看來,「空」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具有當代的社會價值。
文/楊心一博士 國際策展人、美國康乃爾大學藝術史博士
動靜之間: 李光裕雕塑作品當中的劇場性與表演性
李光裕對於雕塑作品的思考有一種空間的延展性。對於作品意義的生成,他向來不侷限在作品本身,而必須在作品與擺放空間之間產生的衍生意義或是辯證過程當中去思考。
文/許仁豪(國立中山大學 劇場藝術學系 助理教授)
1
2
BACK
風動生華,雕塑蘊詩—李光裕雕塑中的動靜巧配
塑意與繪境—李光裕與黃意會的風景共鳴
一個雕塑家的秘密花園──策展人與藝術家訪談 A Sculptor’s Secret Garden: Curator & Artist Interview 22.01.2020
存在的維度──時光詠物詩 策展專文
空境 ─ 有與無之間的邊際
一個雕塑家的秘密花園──策展人與藝術家訪談
他者之於李光裕創作的三重體現
風荷的身姿—李光裕的人文雕塑
開放的虛空—論李光裕雕塑的形式語言、藝術觀念與當代價值
動靜之間: 李光裕雕塑作品當中的劇場性與表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