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文章

張嘉穎 暢遊於萬靈之境

《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3月號

撰文│韋怡忻  圖版提供│張嘉穎

 

在張嘉穎的畫中世界,萬物皆蘊含意識與靈性。如她所言,創作是為了自我取悅,不但於腦海中盡情想像故事人物彼此的跨時空交會,更投射出自身觀看世界的魔幻視角。藉由打破慣性敘事思維,畫面中各角色早已脫離原先的既定形象,不再侷限於善惡定義,他們瞪著奇幻而虛無飄渺的明亮雙眼,似乎引領著觀者踏上一場自由的探索歷程,並在各自的多重解讀下,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異世界。

 

 

問:在妳的作品中,時常能感受到不同時空下角色齊聚一堂的奇幻感,這種意境與「時空感」對妳來說,代表著什麼?

 

答:我很喜歡作品中流露的「曖昧性」,我的畫面十分複雜,在故事的塑造與推疊上,我不希望它是由線性的方式來觀看,畢竟每個人看見的不盡相同,並沒有單一的解讀方式,而是像「平行宇宙」般,有著開放性的無限可能,各個角色並沒有真正的善惡對錯。我認為這和自己對世界的理解與想像有很大的關係,我對科普常識十分感興趣,也對「平行時空」的概念感到好奇,總覺得我們在世界上經歷的所有事情儘管已經發生,它卻不是表面上所感知到的時間性,而是像一個檔案庫,充滿著童話故事、電影、生活事件,並能從中抽取不同的時空片段,重組交織成一個特殊的敘事。

 

比方說,我會在作品畫上《亂世佳人》裡的黑人奶媽,配上瑪麗蓮.夢露,再加上維納斯,也就是將不同時空、文化、文本中的事物並置在一起,融合成另一個特別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找不到起點與終點,但在試圖拼湊出一個故事之餘,卻又能發現它並不只有一種可能性,這也是我創作上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

 

 

張嘉穎│貓貓谷的躲藏│壓克力、畫布│227x264cm│2017 北美館典藏

 

 

問:創作時,對於東西方童話故事角色的選取依據為何?如何讓兩者於作品中相互融合並促發對話?

 

答:我很喜歡挪用童話故事進行創作,總覺得這樣能碰撞激發出更多魔幻世界。早期我會選擇東方與西方的角色兩兩一組作對照,並找尋共同之處,比方說《西遊記》與《桃樂絲歷險記》,兩個故事皆以冒險為主軸,而在我的作品中,《桃樂絲歷險記》的飛天猴子雖然屬於邪惡的反派,卻在《西遊記》中變成了孫悟空,桃樂絲則成了沙悟淨,當中具有很強烈的跳TONE感,在兩兩參照後,也進而能引發不同的想像。

 

 

張嘉穎│Dr. Monkey的秘密實驗│壓克力、畫布│162x120cm│2018

 


問: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是否希望傳遞哪些深層的訊息?

 

答:我覺得我的作品一定會顯現出自己的價值觀與看世界的方式。在觀看我的作品時,我相信觀者會有一種「萬物有靈」的感覺,每樣生物都有他的生命存在。雖然「萬物有靈」看似不實際,也曾一度受到摒棄,但在科學領域的量子物理學也逐漸驗證了這一環,如「雙縫干涉實驗」中,科學家希望了解「光」究竟是「粒子」或是「波」,奇妙的是,當人或是攝像機在進行觀測時,它呈現的是粒子的狀態,在不觀測時則呈現波的型態,彷彿粒子本身具有意識,而既然所有事物皆由粒子組成,那「萬物有靈」似乎便能夠成立。儘管這只是個科學說法,但對於創作者來說,卻是個非常魔幻的想像,也影響了我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了自己的價值觀。

 

 

張嘉穎│賽博格的眼淚│壓克力、畫布│162x120cm│2017

 

 

問:妳會如何從生活周遭汲取靈感,並運用於創作上?是否會對某些角色的運用特別有感觸?

 

答:靈感總是從四面八方而來,從影集、電影、小說與音樂,又或是自己對於某件事的想像。在生活的不同時期,喜歡的角色也會有所不同,像我前陣子十分喜歡畫王子犬、老虎與貓。我一直都有養貓,所以有時便會將貓的樣貌藏在畫面上的各個角落,創作2016年的〈暗夜沙皮諾〉時,我們家的「咪咪」去世了,我便把牠的形象化為在水池邊沉睡的睡美人,水中的倒影則映照出一隻貓。當牠去世時,我有回去探望牠,那也是自己第一次看見動物去世後的樣貌,牠的眼睛是微微張開的,並不會讓人感到害怕,反而像是一座雕像般,散發著一種平靜的美麗與安祥,我便將牠想像為睡美人的樣態。

 

 

問:疫情是否讓妳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思維,對妳的創作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答:在疫情期間,我剛好收到北美館「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展覽的邀展,讓我更深入去思考疫情對自己創作上的影響,以及如何用作品展現出來,我第一個想法便直覺地聯想到「宗教」,並從這個面向切入自己看待疫情的角度。在疫情下,當我們整個世界面臨分崩瓦解時,「信仰」成了一股重要的力量,而這股力量又像兩面刃,也許是個人的心靈寄託,又或是操控自己的工具,當中可能有著好多層意義,我也希望能以開放式的視角呈現。當時,我打造了「HAHA教派」,展間如同一個秘密教派空間,「HAHA教派」也直接地回應了我們面對疫情時代所產生的焦慮、慌亂與末日感。

 

我現階段的作品的確因疫情下的現況而有些轉變,在「HAHA教派」後,我延續創造了一個叫做「希達」的角色,與《聖經》裡伊甸園的蘋果有些類似,不過在我的作品中,我將它想像成一顆具有意識的蘋果,似乎也和「萬物有靈」的想法相呼應,「希達」有時在流鼻涕,有時又在流口水,而大家在喝了「希達」的汁液後彷彿能開啟智慧。我覺得這個角色非常滑稽活潑,也希望藉此以輕快愉悅的視角,讓觀者進入這個世界。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