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 《有無之際》李光裕大型個展 台灣同步展
14 Jul 2017-30 Sep 2017
展覽資訊

*台北 采泥藝術 (台北市大直敬業一路128巷48號)
日期:2017.4.29 – 6.11
開幕:5/6 14:00
藝術家分享會:6/3 14:00

*台南 耘非凡美術館 (台南市林森路一段370號)
日期:2017.7.14 – 9.30
開幕:7/15 14:00

展覽論述

展覽由聖馬利諾國家館策展人Vincenzo Sanfo先生特別策劃,由國際策展人楊心一博士擔任學術主持。展覽位於聖馬可廣場步行10分鐘,以 “海明威故居”聞名的威尼斯貴族官邸羅塔·伊萬柯宮的兩層建築內,以及威尼斯戶外廣場,將呈獻包括李光裕特別為此次展覽創作的雕塑《鬥牛系列》,以及其他時期經典代表作、紀錄片、藝術家檔案室、戶外作品在內的約30餘件作品。不僅對李光裕的雕塑藝術進行全面討論與梳理,更以藝術家個體生命經歷,立足多元文化的臺灣,透過東方美學的語言形式,表達對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藝術萬歲”(Viva Arte Viva)的回應。這是聖馬利諾國家館首次以官方身份邀請臺灣藝術家代表聖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聖馬利諾國家文化管理局局長、威尼斯雙年展聖馬利諾國家館政府主管Paolo Rondelli先生表示,邀請外國藝術家參展,可使不同國家通過藝術聯繫起來,顯示出藝術突破國界的一種努力。

 

“有無之際”( To Have and Have Not)取自諾貝爾文學獎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標題。本展覽結合“海明威故居”的特定場域,以“場景再現”的特殊方式布展,保留展場原有的生活痕跡,與放置其中的雕塑產生互動,有別於美術館的“白盒子”,形成歷史空間與當代空間的折疊,賦予展覽更多歷史與文化層面的意涵。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局面又開始變得充滿不確定性,在這一時刻,致敬海明威具有現實意義,藝術家意圖借其作品,從人文主義視角勾勒並觀照我們時代的精神世界。

 

“有無之際”亦是李光裕雕塑美學的歸納。作為臺灣藝術史上第二代雕塑家的傑出代表,李光裕在臺灣藝術界成名甚早,但對其藝術的理解卻受限於早期作品的刻板印象。本次展覽從國際視野重新審視李光裕的藝術,凸顯李光裕作品極具特色的「空」的語言與表現形式。李光裕的作品從雕塑概念和雕塑語言層面出發,成功表達出一種異於西方雕塑的「空」的形式語言及美學境界,不僅創造了新的空間感,也揭示出世界是正反兩面相輔相成的辯證法則,充滿東方哲學上的意義與當代的社會價值。在這個國際化平臺上,李光裕將對東方文化的理解注入藝術作品,承載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表達在文化、宗教及思考方式上的差異,更凸顯其可貴性。

 

采泥藝術自2012年開始持續推動李光裕的藝術發展,本次李光裕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既是從學術層面高度肯定其藝術成就,亦將推動其藝術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