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 · 然然——許雨仁.鄧卜君.吳少英.董承濂聯展
09 Aug 2025-14 Sep 2025
展覽資訊

水水.然然

Liquid Poise: The Ease of Impermanence

2025.08.09-2025.09.14

 

展出藝術家Artists

 

許雨仁 HSU Yu-Jen

鄧卜君 TENG Pu-Chun

吳少英 Cindy Ng Sio Ieng

董承濂 Nick DONG

 

8/9 Sat.

15:00 開幕活動 Opening Event

16:00 展覽開幕 Opening

展覽論述

水水.然然

文 / 張芷寧

 

在東方哲學與美學中,「水」不僅僅是自然物質,更是東方藝術創作的媒介與精神語彙。其「空間性」體現了虛實相生、無中生有的審美哲思。這種空間觀深受佛學「緣起性空」與道家「無」的影響,強調「無形」與「無常」—正因其無形,才能入萬象、適萬器。這種柔而通、無而在的特質,使水成為東方空間觀中「無界」、「不定」、「生成」的象徵。

 

時間如同流水,無常不息,難以停駐。《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此言道出人世無常、萬象虛幻,正與水的無定形、不執著的特性相呼應。水無執,故能自在,這正是東方空間哲學所追求的體悟與超脫。

 

《水水.然然》呈現許雨仁、鄧卜君、吳少英、董承濂四位藝術家的作品,涵蓋當代水墨、複合媒材與裝置藝術。展覽不僅展現了水的流動性與變化性,更映照藝術家悠閒自若、從容不迫的人生態度。這種人生觀在許雨仁和鄧卜君所開拓的水墨語境中尤為鮮明——他們的作品兼具感知深度與空間張力,展現出當代語彙中的詩性美學。其中型態獨特、趣味各異的視覺風格則進一步突顯藝術家在創作中的瀟灑與玩心。相對地,吳少英與董承濂結合行為繪畫的實驗性實踐與裝置藝術形式,將「水」的流動具象化為可感的空間實體。他們的作品充滿時間性與延展性,構築出如夢似幻的感官場域,開展出水的另一種感性存在。

 

透過四位藝術家各自的藝術實踐與突破,回應當代水墨如何跨越形式邊界、超越繪畫本體,並重新審視「水」在東方哲思中的象徵意涵。同時探索水墨中的空間性、時間性與行為性,邀請觀者進入一處無聲、無形、無盡的境界。在這個由過去、現在與未來交織而成的異質性空間中,開啟一場穿梭於神遊空間與現實空間之間的跨時空旅程——一個可觀、可遊、可思、亦可居的形而上場域,讓觀者在無形的空間中自由地進行心靈探索、體驗多維感知中的無限可能。

藝術家

鄧卜君(1957-)

TENG Pu-Chun

自創的「搓點皴」成就了現代魔幻水墨語彙。鄧卜君的水墨筆法細膩精緻,純粹中帶有娟秀,但是卻又具有卓然大氣,雖然多以山、水、樹建構渾然天成的古樸景致,在奇幻迷離的視感中更超越眼界所見的意象,以超乎現實之境成為迷幻的當代山水意境。
自創的「搓點皴」成就了現代魔幻水墨語彙。鄧卜君的水墨筆法細膩精緻,純粹中帶有娟秀,但是卻又具有卓然大氣,雖然多以山、水、樹建構渾然天成的古樸景致,在奇幻迷離的視感中更超越眼界所見的意象,以超乎現實之境成為迷幻的當代山水意境。

許雨仁 (1951-)

HSU Yu-Jen

以深厚筆墨結合實驗觀念,創作涵蓋水墨、油畫與書畫,探索水墨的現代轉化。他融合東方哲思、易經與五行,建立獨特藝術邏輯,於水墨現代化歷程中奠定當代藝術的重要地位。
以深厚筆墨結合實驗觀念,創作涵蓋水墨、油畫與書畫,探索水墨的現代轉化。他融合東方哲思、易經與五行,建立獨特藝術邏輯,於水墨現代化歷程中奠定當代藝術的重要地位。

董承濂 (1973-)

Nick DONG

擅長跨界創作,結合複合媒材、金工技術與互動裝置,融合聲光與精密工程,召喚觀者超越視覺的感知體驗。對董承濂而言,作品因觀者參與而完整,每次互動皆是一場藝術事件。
擅長跨界創作,結合複合媒材、金工技術與互動裝置,融合聲光與精密工程,召喚觀者超越視覺的感知體驗。對董承濂而言,作品因觀者參與而完整,每次互動皆是一場藝術事件。

吳少英 (1966-)

Cindy Ng Sio Ieng

創作理念來自宋代美學,以創新不離傳統為原則,保有傳統水墨深遂的根源,以當代的思維和現代媒材去闡釋水墨之境。擅長以錄像, 攝影、宣紙與油畫布作媒材,也嘗試當下最新的媒介如互動科技技術,用跨領域、跨媒介的水墨表現方式,以證明水墨有其自身的獨特本質產生其獨有的表現含義。
創作理念來自宋代美學,以創新不離傳統為原則,保有傳統水墨深遂的根源,以當代的思維和現代媒材去闡釋水墨之境。擅長以錄像, 攝影、宣紙與油畫布作媒材,也嘗試當下最新的媒介如互動科技技術,用跨領域、跨媒介的水墨表現方式,以證明水墨有其自身的獨特本質產生其獨有的表現含義。
展出作品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