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知覺 ─ 蔡孟閶、梁海莎、川人 綾
10 Aug 2024-22 Sep 2024
展覽資訊

📌 8/10 Sat.

15:00-16:00 開幕講座 Lecture
主持人:王焜生 (獨立策展人)
Presenter: Emerson Wang

※三位藝術家將親自出席
Three artists will be present in person

16:00 Opening

展覽論述

纖細的擾動是日常情愫


日常下,續敘絮緒

始於「覺」而後「知」,是為「知覺」。「微觀知覺」聚焦宏大敘事下被忽略的枝微末節,藉由重新審視隱形線索,主動喚起內在悸動。本展攜手三位八〇後年輕世代藝術家——蔡孟閶、川人綾(Aya Kawato)、梁海莎,透過對個別宇宙的凝視,覺察對環境記憶、視覺神經及生命能量的纖細情愫,經由作品細膩且連續的敘述,將那些如絲如絮的片段連接成一串情感脈絡,提醒著步調繁忙的現代社會,世界的本質往往藏匿於這些微小而深刻的細節之中。


看不見的所指:絜淨精微


蔡孟閶持續記錄「於之間」系列對於土地的綠色呢喃。自2021年籌備「都會沒有鐵路」系列起,細膩的他開始關注芭蕉、血桐、火龍果及榕樹等臺灣街巷隨處可見的植物。他的作品將記憶與日常片段具象化,述說一個關於城市與自然、現實與記憶、個體與社會之間的永恆對話,重新發現那被忽視的微小美好。


來自日本京都的川人綾,創作融合了日本傳統大島紬(Oshima Tsumugi)紡織工藝、歐普藝術(Op Art)和神經科學,長期探究「控制與不受控」的實驗性藝術美學。她透過電腦模擬完美構圖,在製作絲網和塗上墨水的過程中,讓圖案結構趨於不完美,最後手工刷上顏料,反映人為介入的痕跡。川人綾不斷思考控制、視覺經驗與不完美之美,引領對視覺的思考和質疑。


梁海莎的作品以造型為核心,從自然生命姿態中汲取靈感,捕捉視覺經驗中令她內心悸動的生命形象。藉由植物或海貝等有機體在石材上的轉化與指涉,承載對生命之恆與促、萌與逝的啟示,賦予作品超越時間性的不朽。對她而言,石材雕刻過程是緩慢而深刻的身體感受,讓她能在細節中與內心的寧靜相遇,利用造型的隱喻呼喚情感伏流。

藝術家

蔡孟閶 (1984-)

TSAI Meng-Chang

作品靈感來自於藝術家的故鄉情懷及日常片段,將生活混入顏料,刻畫清晰的光影、殘缺斑駁的角落與鏽蝕,藉此重啟對往昔的惦念以及自我的探索。
作品靈感來自於藝術家的故鄉情懷及日常片段,將生活混入顏料,刻畫清晰的光影、殘缺斑駁的角落與鏽蝕,藉此重啟對往昔的惦念以及自我的探索。

梁海莎 (1991-)

LEONG Hoi Sa

以雕塑作為一種生命的存在,探索對於「生命的姿態」的觀察與詮釋,透過相異材質的結合與對比、造形的隱喻,召喚個體生命中心理的伏流。以造形語彙試圖回應潛藏於人類意識中內在經驗的感知語言,展現生命的姿態與情感的內涵。
以雕塑作為一種生命的存在,探索對於「生命的姿態」的觀察與詮釋,透過相異材質的結合與對比、造形的隱喻,召喚個體生命中心理的伏流。以造形語彙試圖回應潛藏於人類意識中內在經驗的感知語言,展現生命的姿態與情感的內涵。

川人 綾 (1988-)

Aya KAWATO

川人 綾使用一層又一層的丙烯顏料創造簡單的網格形狀,通過這一過程中產生的微小不規則和缺陷,畫作表達了超越人類控制範疇的美。通過賦予藝術家的網格以微妙的光學錯覺效果,旨在與觀眾分享這樣的感覺:我們都無法完全理解我們所見的世界。
川人 綾使用一層又一層的丙烯顏料創造簡單的網格形狀,通過這一過程中產生的微小不規則和缺陷,畫作表達了超越人類控制範疇的美。通過賦予藝術家的網格以微妙的光學錯覺效果,旨在與觀眾分享這樣的感覺:我們都無法完全理解我們所見的世界。
展出作品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