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裝記憶場 ─ 妥拉‧拉嘉稜索
05 Aug 2023-17 Sep 2023
展覽資訊

08.05 Sat 
16:00  Preview
18:00  Opening Party

 

08.19 Sat 
15:00 專題講座
 郭昭蘭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專任副教授)

展覽論述

專文/Sébastien Tayac博士 
(清邁大學藝術學院視覺藝術系助理教授)

打從孩提時期,妥拉.拉嘉稜索就開始運用隨手可得的材料,將其想像轉化為玩具。如今,身為藝術家他仍持續著這個習慣,將老舊、破損、不堪使用的物件融入其功能性的作品之中。他的複合媒材繪畫創作即是一例:觀者可使用原始鑰匙打開畫作中的腳踏車燈,或將耳機插入畫上的iPod聆聽音樂。而延續同一脈絡,拉嘉稜索在2009年時,首次以不起眼的日常物件—電燈開關—塑造出「貝斯多」 (Besto)這個角色,其特徵是天真的表情、長鼻子、小巧的雙眼及沒有鬍子的臉龐。「貝斯多」的身旁還有妻子「維娜」(Veena)和他們的兒子。某種程度上,「貝斯多」可謂拉嘉稜索的自傳性角色,出現在藝術家生活的裏裏外外,同時也象徵這個界線正快速消融的世界。


不過,儘管「貝斯多」是拉嘉稜索創作生涯中的顯著特色,藝術家在這個角色光環之外的藝術創作多樣性也不容小覷,而他此次在采泥藝術的個展中展呈的作品,即清楚呈現這點。拉嘉稜索一直認為,藝術家除了從自身感受和思緒汲取靈感,也必須能與周遭文化和一般知識對話。因此,他過往在曼谷、新加坡和台灣展出的作品,皆由亞洲國家隨處可見的物件所形構而成,既反映華人、印度、泰國、馬來和峇峇娘惹(Peranakan)文化,也探索族裔、移民和社會階級等議題。雖然這些日常物件中有部份是用於祭儀目的,但它們大多數皆屬容器類,主要用在飲食的盛裝或吃喝上。


這些帶著花朵和其他工業風裝飾的現成物外表也許看似不起眼,實則傳遞著不同意涵,訴說著其過往的擁有者和使用者來自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故事。拉嘉稜索強調這些物件透露的文化獨特性,運用視覺線索(visual cues)創造出一批新的文化物件,向我們提示著人類不同社會之間的融合本質。這些融入作品中的物件,召喚著移民和在地人的共同經驗:他們皆經歷變化、相互融合,並在新的語境中成為一體。在另一件作品中,藝術家運用現成物呈現船艦的造型,它有點像小艇,又有點像太空艙,暗示著藝術家童年時期在大城(Ayutthaya)的船上生活。而河流在拉嘉稜索的創作中是重要象徵,為他帶來的靈感比一般水泥道路更多,水路上的來來往往總是使他充滿想像。


拉嘉稜索的創作在不同歷史時期和文化交錯間的定位,將觀眾帶入他的想像,進入白日夢般的世界,在那裡色彩斑斕的光線閃耀如真實星空。最終,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得以站上海洋最初的征服者或首位太空人的位置,望向作品所揭示的新世界。
 

展出作品
展覽影音
藝術家專訪 |《Endless Memory 拼裝記憶場 — 妥拉‧拉嘉稜索》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