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無限」-謝貽娟個展
05 Mar 2013-30 May 2013
展覽資訊

展覽地點:采泥畫廊

展覽地址:台北市大直敬業一路128巷46-48號

聯絡電話:02-7729-5967

新聞聯絡人:何立心、曾金鈴

展覽論述

在2013年農曆年後即將邁向春分之際,采泥藝術將展出旅居英國的臺灣藝術家謝貽娟個人展覽:「藍.無限」。藍色是謝貽娟所鍾情的顏色,並以藍色開創個人創作的多元面貌。本次展覽將展出「空間系列」、「時間系列」、「粉末系列」近30件作品,展期將從2013年3月5日展至2013年4月21日。觀者可於本展按圖索驥探尋謝貽娟的藍色世界,和藝術家一起從藍色開始發問,思考,並找到屬於每一個人的藍色定義。

謝貽娟,1967年生於台灣,1991年負笈英國倫敦,旅居英倫超過20年。在陸續獲得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U.K)碩士學位以及費爾茅斯藝術學院(Falmouth college of Art)博士學位後,因精湛豐沛的創作力,受到英國王室肯定,而策封為「Royal College of Art LADY」。謝貽娟的學理涉獵廣泛,精通古今中外哲學理論,並將哲理思想轉化成其創作靈感與養分。她個人不僅著重於心靈層面的思辯探究,對於事物的物質性以及後設哲學亦有所著墨。因此,以理性科學層面的「物理學」和感性心靈層面的「心理學」為創作基底,謝貽娟發展出「非空間」(None Space)的創作理念,一種超越具象、獨樹一格的新型態創作。「非空間」的觀念受到愛因斯坦「多重空間」影響,從物理學的空間探究出發,融合東方禪學、西方哲學,以及人類心理與心靈三個層面,探究「純」與「生命」的箇中內涵,以及個人如何從「自我」到「無我」的世界觀轉變召喚對於精神世界的啟迪,進而發展延伸一個純粹而自由的新精神世界。

從事藝術創作長達20多年的時間,謝貽娟對於藍色有一種近乎執迷的投入與喜愛。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 1928-1962)的藍色系列作品讓她體會到藍色的無聲感動,從此她將藍色帶入個人創作之中。她開始在粉末、水彩、壓克力顏料、油彩、粉彩、蠟筆等不同媒材與藍色的碰撞關係探索藍色的各種表現性。對她來說,藍色是一種會說話的顏色,看似神秘,卻可如淺藍般的透明,也可如湛藍般的深邃。因為純淨,藍色的面貌可隨著觀者的心情意識而有所改變,隨著環境的轉變而有明暗的變化,這是藍色的可塑性;因為沈靜,藍色象徵一種理性,一種精神上的穩定,一種身心靈上的平衡,這是藍色的哲學性。藍色,一種關乎可塑性、理性與哲學性的顏色,謝貽娟在這場藍色實驗中,用長達20多年的時間,探究了關乎藍色的各種可能,並將這一切表現在藍色與「非空間」的關係之中。

「藍.無限」-謝貽娟個展為集其20年藍色大成的首次個展,分別展出「空間系列」、「時間系列」和「粉末系列」等三個不同層次的作品梳理謝貽娟的藍色思路,並從中體現「非空間」的思想內涵。在「空間系列」中,謝貽娟以藍色做為思考的底色,實驗著光、影與空間的表現,進行著平面與空間交替轉化的視覺性思考;或是以藍襯底,在線條的視覺張力中,表現禁錮心靈空間的束縛,象徵個體的羈絆與枷鎖。從視覺空間到心靈空間的探索,謝貽娟對於空間的思維一路從具像昇華至形而上,是謝貽娟對於空間的再試驗;「時間系列」則是透過一場水與藍色的對話探究時間的哲學性。謝貽娟透過不同層次的藍表現水的流動性,象徵「時光流逝」。水的物質性說明了時間存在的特質,水流的動勢是時間走過的痕跡,自然不停的向前奔流延續著,沒有終點也沒有邊境。水,是體現時間的一門哲學,也表現了純淨自由的「非空間」中,一切有著無限延續的可能,直至無邊無盡。「粉末系列」則是以藍色粉末營造的湛藍世界,看似單純卻又在延續中繚繞無盡,如宗教梵音的悠悠,淨化了心靈,開拓視野的遼闊與寬廣。或「空」或「滿」,一種處於「之間」的狀態,反應了「非空間」的哲學精神:鬆開雙手,才可擁有整片天空,放下我執,淨空一切,反而呈現完滿,空亦是滿,滿亦是空。

藍色不僅僅是藍色,同時也賦予觀者許多象徵意義:天藍色可以象徵萬物的初始,代表著新生;寶石藍如同寶石般的幽靜閃亮,代表著高貴、希望;藍紫色則是誘惑與神秘的代表。不同的藍色調召喚不同的官能想像,或許是廣大的、希望的、永恆的、和平的、寧靜的、沉穩的、潔淨的,或是消極的、冷漠的、悲傷的、憂鬱的,但是藍色似乎還不僅於如此,在不同的色譜中嬉戲玩耍,把玩出更多的可能。謝貽娟這場長達20年的藍色實驗,也將繼續探尋藍色的無限性,這一切表現在「藍」其及所創造的過程與實踐中。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