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丹(1975-)

Daniel PULMAN

從英國曼徹斯特到台中清水,柏丹在21世紀實踐著18世紀歐洲盛行的壯遊(Grand Tour)傳統,透過繪畫表現對當地自然景觀與市井生活的觀察、感知與記憶。他的繪畫風格汲取了19世紀歐洲傳統繪畫和風景畫的精髓,並擅長透過大尺幅作品與厚塗技法,將畫作從平面延伸至三維立體空間,在具象題材的表現中,巧妙運用線條與色彩賦予作品立體與抽象的新義涵。

ART SOLO 2023:在藝博會辦個展有什麼用?典藏編輯台嚴選13家畫廊展位告訴你

媒體報導

采泥藝術|柏丹(A05)、陳承衛(B06)、蔡孟閶(B07)


采泥藝術此次帶來三檔個展,分別是英國藝術家柏丹以旅行為靈感,描繪夜間都市地景畫作的「夜之畫」,與中國新生代藝術家陳承衛向愛與生命致敬的「生命之花」,以及台灣藝術家蔡孟閶關注都市邊緣地景變遷的「看不見的城市」。

 

「夜之畫」系列誕生自2020年冬季柏丹走訪世界各地城市旅行的親身經歷,充滿工業感的都市景觀自然地成為畫中的背景。藝術家用顏料層疊出被白雪覆蓋的厚實路面,再以刮板刮出積雪的質地紋理。分不清是月亮還是高樓大廈、街燈點亮了夜色,但視野所及之處,只見踽踽獨行之人,那孤寂的身影似乎也沾染了藝術家心中的不安與恐懼。

 

采泥藝術展出藝術家柏丹「夜之畫」系列全新作品。

 

采泥藝術展出藝術家陳承衛「生命之花」系列作品。

 

陳承衛吸收西方現代繪畫的色彩與風格筆觸,融合東方壁畫、宗教藝術等元素,繪製成一朵朵蘊含母愛與情感記憶的《生命之花》。具象的花卉造型涵蓋了含苞到盛放等不同生長階段的型態,也象徵著人在愛與情感澆灌下的成長軌跡,表現生命內在能量的豐盛與無限想像。

 

蔡孟閶的繪畫取材多為都市一隅老舊的社區角落、建築地景,在藝術家的刻意編排下,這些人們習以為常、「看不見」的日常風景,少了民眾移動、駐足的身影,靜靜地成為了畫中的視覺焦點,低飽和度的色彩運用為畫面營造謎樣而寧靜的空間氛圍,在柔和的詩意中透露淡淡的淒涼與孤獨。

 

可能是藝術品

 

原文連結:https://artouch.com/art-market/art-fair/content-105072.html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