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芷筠.台北
擅長編導式攝影的藝術家周慶輝,此次在采泥藝術推出的個展「應許之地:天使星」以「愛奇兒」(Angels)的拍攝計畫,再度展現他對於編導式攝影的掌控能力,以及對病童的關懷,在一張張精細的攝影中,探索正常/不正常的邊界。
該計畫起源於周慶輝與天使心家族基金會的接觸,他訪談身心障礙孩童的家庭,了解他們的生命的狀態與處境,透過一次次的對話,挖掘出令人動容的故事以及種種細節,架構出完整且足以支撐敘事的畫面,再執行安排演員、道具,並佈置場景、設計燈光等作業,以幾乎是電影劇組的規模,拍攝下充滿戲劇張力的瞬間。有別於紀實攝影捕捉「決定性的瞬間」周慶輝刻意安排,再現了「決定性的瞬間」。
無論是曾經疏離而又相互理解的父母、因著監視器紀實而發現愛奇兒受虐的事實,或是在體育館內露營而不亦樂乎的愛奇兒。每一個物件的擺放位置、燈光的角度與色調的安排,以及細心觀察愛奇兒的神態與行為,再請演員以特殊化妝呈現他們的樣貌,都讓影像中的世界有如劇場般自主地敘事,並且使故事的核心更為立體。面對「不正常」的質疑,每個愛奇兒家庭都承受的壓力,但在周慶輝細膩的觀察,並透過影像而轉化後,每一個故事不再被視為奇觀,橫亙於其中關於正常與不正常的界線,也能逐漸地打開。
展場中掛滿文字的樹取自訪談內容,承載了愛奇兒父母親的心境,它原是其中一個拍攝場景的道具,當它移植到展場時,在文本視覺化的過程中,為影像增添了更多面向的詮釋及感知空間。而手稿牆的設置,更是一一呈現編導式攝影的創作過程,以及周慶輝對於製作細節的要求,揭示了朝向一張照片的完成,背後無數細節的安排及琢磨。
「應許之地:天使星」是周慶輝拍攝「愛奇兒」的階段性成果展現,此次展出的六組照片與相關的裝置、手稿豐富了展覽的整體敘事,並從前期研究、前置作業到拍攝之縝密,看見藝術家對於議題的深入參與及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