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穎 (1982-)

CHANG Chia-Ying

使用獨立的語言系統,她細膩的畫面中,運用中世紀與當代混生的外觀,在嚴謹的構圖裡,充滿著挪用自著名童話故事的元素和東西方神話的符徵,影射文明發展下歷史的不斷重演;看似脫離現實的奇幻世界,實則暝暝隱晦反映著集體的潛意識,乃至宇宙與生命之間能量的緊密關聯。形象總是有著多重的意義,並交纏於一個不可能的空間。

符號在天鵝死後重生:在「張嘉穎—忘憂森林」思考當代藝術重拾虛構敘事的方法

《天鵝的絮語》便是張嘉穎創作脈絡裡其中一個馬拉美意義下的「完全的阿拉伯裝飾」,令我頓悟其想像力環境的瞬間。符號(signe)在天鵝(cygne)死後重獲新生——在張嘉穎這十幾年來的創作裡,也因為這樣的角色內化、演繹與排列組合方法,讓她創作中的虛構文本,得以跳脫過往「動漫美學」的框架,而有著更難以取代的層次和語意。
陳晞 (典藏雜誌社群暨企劃主編)

忘憂森林 展覽專文

張嘉穎以畫筆為媒介,引領觀者重回時空孔隙中被遺忘的忘憂森林,給予觀者一處遠離喧擾、避世療心的場域。
采泥藝術

編碼心景:風景即事件

「風景」,從來不是純粹的自然。作為人對於自然的審美經驗,風景在性質上,總是文化的與人文的。
文/陳蕉(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靈魂的聲響:張嘉穎的Q版百妖圖

文/黃建宏

看不見的童話折光 ──張嘉穎再譯現實的破碎寓言《暗夜沙皮諾》

文|陳芳玲

在童話的虛擬實境中所上演的荒誕劇場張──嘉穎的「童話轉生術」

她一方面透過這種令人不安的感受與過度可愛的特徵去阻斷觀者直覺上對藝術家本質性的探索,另外一方面又透過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兔子洞邀請觀者仔細觀察,並藉由人物角色的憂鬱表情給了觀者「本能性的領悟」
文/王咏琳

莫比烏斯—張嘉潁的童話短路王國

張嘉穎所刻意經營出來的氛圍,透過時空的混淆、深度的縮減、意義的抽離與情緒的真空,她將圖像與其指涉的意涵切斷,形成一種童話的短路狀態。
文/寒舍藝文中心

張嘉穎 正在開啟的夢境

張嘉穎的作品更像是一個以夢繪成自我肖像,在劇場中出演的角色,是她自我性格的各種化身;而那些光怪陸離的場景則是各種現狀的個人轉譯。張嘉穎在繪畫中創作出的、如迷宮一般的莫比烏斯童話,用意並不在於破解故事背後的真相,而是邀請觀眾和她一起攜手走進意識縫隙中的謎樣空間。
文/孫曉彤

張嘉穎的新綠野仙蹤傳奇

長得白白淨淨的張嘉穎,繪畫時用色五彩繽紛,具有動漫卡通天真爛漫的視覺元素,同時帶有撲朔迷離的神秘主義色彩,更重要的是她的創作理念屬於觀念藝術的範疇,十足是一位難得兼備理論與實務的年輕藝術家。她為自己創造了「神奇童話」的腳本,然後精心演出了一齣虛擬與現實糾結的「新綠野仙蹤」。
文/陸蓉之

不甜美的神話,張嘉穎筆下的神性與時間

如同張嘉穎訪談時介紹的萬花筒收藏,在晶亮的球體玻璃裡,是工藝師傅打造置入的亮粉光澤、人工寶石、貝類與彩色的碎屑,透過萬花筒圓柱,世界如同一個不斷幻化、前進的整體,它們相通、相連,卻沒有一個時刻停滯相同。如同她不斷蛻變的場景與人物,永恆與無窮盡的變,正是她對世界寫下的箴言。
文/ 張玉音
12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