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展覽
藝術家
最新消息
影音專區
出版品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藝術家列表
藝術家列表
張永達(1981-)
CHANG Yung-Ta
關注與善於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變化、易於忽略的物理現象和聲響,以空間裝置呈現,意圖在重度視覺導向的現今環境之下,喚起用身體其他感官去觸診與開發這個世界。
介紹
展覽
作品
簡歷
藝術評論
媒體報導
影音
天問—董承濂╳張永達
宇宙的探問,向來不只是科技,也是哲學,跨越世代與歷史、不限學門與文類,關乎時代演進也涉及觀點變異。
文/劉俊蘭(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
在數據與現象之間:張永達作品中的媒介性問題
處在張永達的作品之前/之中,「現象」永遠不只是視覺現象,甚至,讓我們更激進一點地說,現象永遠不只是現象。
文/王柏偉
橫越聲納與容積的隱秘之地
如果沒有時時警覺、意識到系統對我們的塑造,尤其我們意識賴以回應的肉身; 哪怕是一點點的改動與調試,我們得以察覺辨識到這樣的差異,如何為我們所相信的真實,帶來變動與改造的意義。
文/郭昭蘭
中性聲音情緒表述下冷暖自知──張永達與他的物理實驗
從聲音開展個人創作脈絡,張永達將敏銳覺知化為裝置,從可聽見的震波,再延伸至不可聽見的訊號流,向環境探問,也挑戰觀者感知。
文/楊志雅
聲音的諸種樣態-評張永達個展《相對感度》
台灣的聲音藝術至今一線完整的發展脈絡,從90年以來《破爛藝術節》、《空中破裂 節》、《台北國際後工業祭》以及「在地實驗」網站的創立、2002年台北藝術科技大學主辦的「台灣國際電子藝術論壇」、2003年的《異響Bias工業祭》,再到後來的《腦天氣聲音藝術祭》與07年創辦的《失聲祭》、08年起始的《超響》(Transonic)。
文 / 王咏琳
玩味資訊的視覺姿態:張永達的〈hyper.data-Nº3 [9ch. ver.]〉
源自於「看見的/看不見的」(Seen/Unseen)的藝術計劃,張永達的系列影像裝置已經在相關競賽中屢屢獲獎,也證明其創作的能量。「看見的/看不見的」是一個聚焦於數據、現象、感知與物理經驗的創作計劃,透過聲音、裝置、數位列印與紀錄等多元的視覺形式,實驗著將資料轉化為新媒體藝術的可能性。
文/邱誌勇
科技、危機與微感裝置 ──談張永達的《感知·交界》(Between Seen/Unseen)──
此介質又讓人想到陶亞倫在90年代的藝術創作,是動力裝置這個領域的先行者:但這裏不是前者的微顫,而是漣漪、湧動或蠕動。
文/陳泰松
專訪張永達:聲音現象和「相對感度」
Sep Rikey
相遇是一場想像力的遊戲:敞開幽微之境的「空氣草」
藝術作品不再是創作完成結果,而是成為鏈結時刻的無限迭代(Iterative Method);而觀者可在此現身,依隨展覽文本或作品本身,以多種感官介入去創造各自的解讀或成為某種程度的共同創作者。
文/ 邱筱臻
BACK
天問—董承濂╳張永達
在數據與現象之間:張永達作品中的媒介性問題
橫越聲納與容積的隱秘之地
中性聲音情緒表述下冷暖自知──張永達與他的物理實驗
聲音的諸種樣態-評張永達個展《相對感度》
玩味資訊的視覺姿態:張永達的〈hyper.data-Nº3 [9ch. ver.]〉
科技、危機與微感裝置 ──談張永達的《感知·交界》(Between Seen/Unseen)──
專訪張永達:聲音現象和「相對感度」
相遇是一場想像力的遊戲:敞開幽微之境的「空氣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