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先銘 (1957-)

Lu Hsien-Ming

創作內容鎖定生活環境中所糾結的文化省思,希望藉著不同時期的人文觀察、心境變遷、研究角度,落實在地人文關懷,並延伸到歷史詮釋和時代觀照。

上架台北.考現學:陸先銘的陸上觀察學

我們試著靜靜站在當時東京的土壤上,同時我們也感受到有太多在此發生的事物值得凝視關注。我們、至少我自己勉強當個油漆工維生,也做些小型調查,每天徘徊在這焦土之上。也正是在這時期,我開始感受到將眼中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的喜悅。 ──今和次郎,〈何謂考現學〉,1928年2月
文/龔卓軍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現代城市容顏下的獨白 ~ 談陸先銘的創作世界

將近三十年的創作歷程,陸先銘始終堅持他的理想,深耕與挖掘台灣城市變遷的深度與厚度,他一次又一次挑戰自我的創作極限,當我們站在動輒將近四米x 兩米的大畫前,藝術家創造的舞台主動為我們敞開了入口,這個劇場裡的要角包含你、我、他……皆缺一不可。
文 / 陶文岳

都市的樹-陸先銘的城市映射

一種既理性又感性、既主觀又客觀、既具體又抽象、既物質又心靈的城市地圖繪製術。最後,這位深深地被他的城市所吸引的藝術家,即便在描繪城市裡的樹時,也沒有忘記提供我們各種截然不同的觀看角度,只需將濃重的〈仲夏夢覺〉和清淡的〈城東紀事〉,或將寫實卻虛幻的〈繾綣 • 相思〉與夾在中間的扁平卻實在的銀色不鏽鋼樹形放在一起,便昭然若揭。
文/陳貺怡 (巴黎第十大學當代藝術史博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所專任教授/美術學院院長)

—陸先銘

「重要的是我已經找到安身立命之所,雖然環境不停在轉。」
文/李維菁

城市的紀念碑 ──陸先銘2008年「城市劇場」系列

文/張晴文

城市的紀念碑 ──城市.劇場──陸先銘個展

其實維持一貫的理念。藝術家以「劇場」的觀點視之,在不同的戲幕之間撿拾城市缺零碎屑般的片段,等待有朝一日,它們都將成為歷史的見證。
文/張晴文

其實不在那裡的「當下」 --陸先銘作品中的時間與空間

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結合在他的作品中彷彿形成一個封閉的體系,尤其時間與空間架構的鋪陳,已扣合在帶有批判精神的作品之中。穩定,堅強的作品特質背後,所交換的代價便是缺乏想像的空隙。但毋庸置疑的,其意欲探求的關於「人與文明間對應關係和存在價值」 ,以及檢討台灣巨變的生存環境、人文結構,已經節結實地經由空間以及時間脈絡的架構全然體現。
文/張晴文

陸先銘的城市寓言

從初期紀錄環境的變遷,到以城市空間為焦點,期望將每個時代的特殊性、重要性,累積而成藝術史上值得留存的記憶。不論是他的「橋」系列或「人物」系列,表達的是時空變遷下的遺民或移民,都讓我們深沉感受作品中隱含的一則則城市寓言。
文/吳桃源

定格的地景.記憶的容顏:陸先銘的「城市隨筆」

當人們窮就一切、不顧任何代價追尋所謂的「進步」,殊不知在這過程當中,美好事物的失落與遺忘也同樣伴隨著。陸先銘的「城市隨筆」,在呈現城市光鮮表面的同時,更希冀創造出讓觀者重新審視自身與環境關係的一次機會。
文/吳垠慧

陸先銘,他創造了「城市美學新形象」!

新世紀起始之後,陸先銘便以「城市的創新形象」豎起了不銹鋼的冷冽與新意象的超時空結構,展現「一個真正的創新不是淘汰過去,而是增厚過去;不是毀滅,而是累積舊的增加新的創造」
文/王福東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