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展覽
藝術家
最新消息
影音專區
出版品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藝術家列表
藝術家列表
陸先銘 (1959-)
LU Hsien-Ming
陸先銘的創作歷程深受時代氛圍與社會變遷影響。畫風從早期的激烈批判逐漸走向理性與情感並存,技法多元,並融入金屬、裝置等跨媒材實驗。他藉藝術回應社會脈動,從城市、歷史到自然,勾勒出台灣社會與文化的精神肖像。
介紹
展覽
作品
簡歷
藝術評論
媒體報導
影音
上架台北.考現學:陸先銘的陸上觀察學
這種對於台北都會現代化過程中的細心觀察和繪畫提取,其實充滿了熱血的衝撞精神,至少,對於傳統的架上畫,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絕決回應。
文 / 龔卓軍(台南市美術館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
都市的樹——陸先銘的城市映射
陸先銘的樹不再只是城市中被寄託以情感的某樹或「那樹」之再現而已,而是與城市中的其他元素一樣化身為圖像符號,任由作者安排,譜出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城市之歌。
文 / 陳貺怡(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
藝術家
在文化發展的歷史中透過藝術家敏銳的感官與覺察、以他所擅長的事將現在留存給將來,這是他作為藝術家的位置。
文 / 蔡明君(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副館長兼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東海大學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雙城記——陸先銘、郭維國雙個展
無論是陸先銘還是郭維國,此次展覽都試圖勾勒出一個關於臺灣社會發展的線索,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之中,臺灣本土所映射出的關於人的困境、生存的困境。
文 / 崔燦燦(策展人)
浮城過影——陸先銘的城市寓言
這些年來,陸先銘的畫筆未停,他記錄臺灣環境發生的劇烈改變,和人們在現代化進程下的無奈生存處境,依此,「陸橋」只是一個媒介、一個代名詞、一個象徵物,陸先銘透過這些在城市崛起的現代建築紀念碑,指涉人們內在心理情境。
文 / 吳垠慧
這時代最好也最壞——陸先銘、郭維國雙城記
「人串聯起來,就是城市運作的軌跡」陸先銘表示,這些日常的小人物,日常總被人們忽略,他希望人們能從小人物身上,嗅到一起生活在土地上的氣味。
文 / 王士源
陸先銘的城市寓言
這些紀錄都有一種特有的時間性——人的生命和與生命連結的時間性,也是陸先銘眼見當代生活中許多變遷與傾軋的事實,表露出對生存時間的矛盾、脆弱與偶然性的一種告白。
文 / 吳桃源
陸先銘,他創造了「城市美學新形象」!
新世紀起始之後,陸先銘便以「城市的創新形象」豎起了不銹鋼的冷冽與新意象的超時空結構,展現「一個真正的創新不是淘汰過去,而是增厚過去;不是毀滅,而是累積舊的增加新的創造」(余秋雨語)。
文 / 王福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專任副教授)
直面歷史——談悍圖社藝術家陸先銘的繪畫藝術
陸先銘挖掘人性、審視社會,檢討歷史。用最坦誠的態度、最真實的畫面向我們展示台灣當時當地的社會發展,從藝術的角度參與社會歷史的記錄。
文 / 劉玉平
定格的地景.記憶的容顏:陸先銘的「城市隨筆」
陸先銘的「城市隨筆」,在呈現城市光鮮表面的同時,更希冀創造出讓觀者重新審視自身與環境關係的一次機會。
文 / 吳垠慧
1
2
BACK
上架台北.考現學:陸先銘的陸上觀察學
都市的樹——陸先銘的城市映射
藝術家
雙城記——陸先銘、郭維國雙個展
浮城過影——陸先銘的城市寓言
這時代最好也最壞——陸先銘、郭維國雙城記
陸先銘的城市寓言
陸先銘,他創造了「城市美學新形象」!
直面歷史——談悍圖社藝術家陸先銘的繪畫藝術
定格的地景.記憶的容顏:陸先銘的「城市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