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剛 (1932-)

HO Kan

運用西方藝術概念,並融入東方書法、金石印刻等元素,搭配斜出側插的短直線條,以其點、剔、撇、捺之效,構成獨特的詩意韻律與幽默童趣,發展獨樹一幟的東方幾何抽象。可謂為「華人幾何抽象藝術的先鋒」。

【專訪】華人幾何抽象藝術先鋒-霍剛:香港首次個展,創作歷程回顧

作為國際現代藝術浪潮的重要華人藝術家,霍剛乘「藝術三月」之勢來港辦展,分別於兩大地標──中環交易廣場和Art Basel同步展出其廣為人知的幾何抽象作品。藉由展覽,霍剛回首過去逾70年的創作生涯,由初涉繪畫、參與「龐圖運動」、遠渡重洋到米蘭,到重新返回台灣,他向 #文化者 暢談不同階段的難忘經歷。
採訪:鄭天儀 / 撰文:鄭思珩

與霍剛對談

芙拉維婭 • 弗里傑里

霍剛與萬尼•夏維勒(Vanni Scheiwiller) 及義大利新前衛派藝術的不期而遇 「我的繪畫是 我們之間的橋樑」

拉斐爾•貝達里達

必經之路: 霍剛早期的超現實作品

「意象是神祕性,潛意識自然在我的畫裡面發揮出來... 表現我自己的情緒與心理感受,是一個屬於我的世界。」 霍剛
文/馬唯中

郭東杰 序文

郭東杰

抽象的曙光

穿梭於意識與無意識之間不被拘限的創作,帶來真正的自由與解放,「真實的自我」得以顯現,
文 / 王焜生

藝術無邊際

霍剛喜歡嘗試不同的形式,透過靈感來排列而從不重複相同的結構。這種創作的自由度有時產生可被詮釋之視覺構圖,如具有比喻形式的漢字。雖然可以辨別是什麼形狀,但它們並非刻意編排出來的。這種隨意的巧合所創作出來的理念可與道家「為無為」的理念相同,意思是「以不刻意的態度成就大事」
文/ 莎賓·瓦季尤/「形色之外」策展人

霍剛:形意之間

霍剛無疑是現代藝術的領軍人物和海外華裔藝術家的代表。在他的藝術生涯中,霍剛的作品一直保留著他在從師李仲生時期就培養出來的藝術視野。在“龐圖國際藝術運動”和其他國際藝術家的影響下,霍剛的藝術視野和視覺語言不斷地被拓寬。就像在巴黎生活並工作的華裔藝術家趙無極,霍剛也得益於他的西方經歷。
文/John Seed

走訪霍剛的黃金年代

文/蘇富比香港 亞洲區董事 郭東杰

寂寞的詩情-霍剛的精神性繪畫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蕭瓊瑞
12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