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霍剛老師是不可多得的戰後華人藝術家。他的人生見證著二次大戰前後的中國和世界歷史,他的創作融和了中國傳統與現代主義,在抽象結構與超現實主義奇想之中,刷新了書法線條與禪道哲學的創造性。2017年底,我為研究戰後華人藝術而首次遠赴米蘭,在 此後一次又一次的調研旅程中,我益發感受到霍剛老師的充沛創造力,以及滙通亞歐藝術發展的歷史意義。2019年,我在香港認識了遠道而來的Rizzoli出版社代表,他們對 於重要藝術家的尊重,以及亞洲藝術的由衷熱誠,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此後數年,全球雖然經歷了肆虐數年之久的新冠疫情,然而物理上的阻隔,並不能障礙我們保存和發揚瑰寶級藝術家的工作。通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我向身在米蘭的Rizzoli同仁介紹了霍剛,也向身在台北的霍剛老師與采泥畫廊團隊介紹了Rizzoli,由此開展此部宏大的出版項目。時隔數年,人類終於戰勝疫情,霍剛老師此部專著亦大功告成,具有雙重的紀念意義。謹以此文,向霍剛老師和他所代表的時代致意,祝賀老師健康長壽,繼續為我們帶來精彩創作!
蘇富比亞洲區董事暨現代藝術部主管 郭東杰 二○二三年二月一日
郭東杰 序文
序文
霍剛老師是不可多得的戰後華人藝術家。他的人生見證著二次大戰前後的中國和世界歷史,他的創作融和了中國傳統與現代主義,在抽象結構與超現實主義奇想之中,刷新了書法線條與禪道哲學的創造性。2017年底,我為研究戰後華人藝術而首次遠赴米蘭,在 此後一次又一次的調研旅程中,我益發感受到霍剛老師的充沛創造力,以及滙通亞歐藝術發展的歷史意義。2019年,我在香港認識了遠道而來的Rizzoli出版社代表,他們對 於重要藝術家的尊重,以及亞洲藝術的由衷熱誠,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此後數年,全球雖然經歷了肆虐數年之久的新冠疫情,然而物理上的阻隔,並不能障礙我們保存和發揚瑰寶級藝術家的工作。通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我向身在米蘭的Rizzoli同仁介紹了霍剛,也向身在台北的霍剛老師與采泥畫廊團隊介紹了Rizzoli,由此開展此部宏大的出版項目。時隔數年,人類終於戰勝疫情,霍剛老師此部專著亦大功告成,具有雙重的紀念意義。謹以此文,向霍剛老師和他所代表的時代致意,祝賀老師健康長壽,繼續為我們帶來精彩創作!
蘇富比亞洲區董事暨現代藝術部主管
郭東杰
二○二三年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