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卜君(1957-)

TENG Pu-Chun

自創的「搓點皴」成就了現代魔幻水墨語彙。鄧卜君的水墨筆法細膩精緻,純粹中帶有娟秀,但是卻又具有卓然大氣,雖然多以山、水、樹建構渾然天成的古樸景致,在奇幻迷離的視感中更超越眼界所見的意象,以超乎現實之境成為迷幻的當代山水意境。

鄧卜君,1957年生於台灣,1984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現居並生活、創作於其家鄉花蓮。早年主修國畫,臨摹傳統經典,累積了深厚的筆墨根基。自述在年輕時期便熱衷探索唐、宋、元、明、清古畫中的精神精髓,企圖從中尋找創作的本質。但與許多同代藝術家急於突破傳統、迎合「現代水墨」的聲浪不同,鄧卜君選擇封筆十年,回歸生活,潛心思索水墨的未來性。這段與自然共處、遠離城市喧囂的生活經驗,最終成為其日後創作中重要的精神根基與靈感來源。

作為台灣當代水墨藝術中風格鮮明且極具辨識度的藝術家,鄧卜君以自創的「搓點皴」筆法,結合密集細筆的皴擦堆疊與飽和精準的設色並透過筆尖在紙面上不斷搓點、編織出層層疊疊的山石肌理,既承襲傳統皴法的表現性,也賦予畫面嶄新的視覺節奏。這種技法讓畫面中巨石怪巖、飛瀑流泉,如夢似幻卻又具象真切,展現出一種兼具抽象與具象、視覺與觸感的雙重感知,同時建構出介於自然實景與超現實幻境之間的山水世界。

鄧卜君筆下的景象常如盆景般濃縮天地,形如仙山卻蘊藏俗世氣息,呈現出獨特的「幻視山水」,既承襲中國山水畫對自然的靈性觀照,又轉化為屬於當代的個人精神空間。他以深厚的筆墨底蘊出發,走出傳統山水的窠臼,自創「搓點皴」技法,於筆尖間密織山石肌理,建構出介於真實與夢境之間的個人山水世界;並以山為心象、以水為意境,從古典美學中萃取靈魂,轉化為當代水墨的獨特風貌,不僅延續東方山水之精義,更在當代語境中重新界定水墨藝術的可能性與歷史定位。鄧卜君不以傳統為拘束,亦不以現代為目的,而是在筆墨、構圖與圖像邏輯之間自成體系,成為當代水墨藝術場域中兼具文化內涵與美學探索的重要代表。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