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濂 (1973-)

Nick DONG

擅長跨界創作,結合複合媒材、金工技術與互動裝置,融合聲光與精密工程,召喚觀者超越視覺的感知體驗。對董承濂而言,作品因觀者參與而完整,每次互動皆是一場藝術事件。

1973年生於台灣台北,目前生活與工作於美國加州。1996年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修複合媒材與繪畫,2002年於美國奧勒岡大學取得金工珠寶藝術碩士學位。董承濂是一位擅長跨界創作的藝術家,其實踐涵蓋複合媒材雕塑、可穿戴物件與沉浸式裝置,作品融合精密工程、金工技術、聲光效果與互動機制,召喚觀者超越視覺感知的深層體驗。對董承濂而言,作品的完成有賴於觀者的參與與觸發,每一次互動皆是一場完整的藝術事件。

自1990年代初起,董承濂的創作即受到國際藝壇關注,作品活躍於台灣與美國各地畫廊與美術館的展出。2003年,他入選韓國清州國際工藝雙年展(Cheongju Craft Biennale);2008年於挪威哈馬爾(Hamar)Kunstbanken美術館參與「Artitude 2008」展覽,成為來自13國、僅20位受邀金屬藝術家之一。2012年,更入選由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策劃的「40 Under 40:Craft Futures」展覽,成為40位、年齡在40歲以下的潛力作創作者之一。

2016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邀請展出其大型複合媒材作品《天圓地方》(Patterns from Heaven and Earth);2017年,國立台灣美術館亦舉辦其個展「鏡中實相」(Specular Reflection);2021年於南加州大學太平洋亞洲博物館(USC Pacific Asia Museum)舉辦回顧性個展「Divine Immersion: The Experiential Art of Nick Dong」,並同年受邀參與舊金山探索博物館(Exploratorium)的燈光藝術展「GLOW」。

董承濂的作品曾多次登上國際媒體與藝術刊物,包括美國CBS《Evening Magazine》、舊金山《7x7》生活雜誌、KQED電台《The California Report》,以及《Metalsmith》等專業期刊。其作品亦為多家重要藝術機構典藏,包括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國家歌劇院與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