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雨仁 (1951-)

HSU Yu-Jen

以深厚筆墨結合實驗觀念,創作涵蓋水墨、油畫與書畫,探索水墨的現代轉化。他融合東方哲思、易經與五行,建立獨特藝術邏輯,於水墨現代化歷程中奠定當代藝術的重要地位。

1951年生於台灣台南,197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畫組,1973至1975年間師承現代藝術先驅李仲生,深受其「自由開放」的創作理念啟發。1979年於臺北美國文化中心舉辦首次個展,之後赴美,1980年代多次往返台美,1989年返台定居,展開結合東方傳統與當代表達的創作實踐。

許雨仁的創作涵蓋水墨、油畫、複合媒材與書畫,以深厚筆墨功力結合實驗觀念,探索水墨語彙的現代轉化。他自學藝之初即突破傳統框架,以幾何構成打破筆墨結構,逐步建立個人語言。返台後發展「密實油彩」,以厚重筆觸疊構緊密沉鬱的畫面,回應都市文明的焦灼與內在抵抗;相對地,他的水墨作品始終展現對自然的深情與精神探尋。1989至1996年間,逐步轉化傳統山水,發展出獨特的「細筆斷續線」技法,風格內斂且富個人性。

成長於台南沿海,許雨仁對山海自然有深厚感情,經常以行旅為契機,轉化自然景觀與生命體悟為圖像原型。他的創作深植東方哲思,融合易經、風水與陰陽五行,形成獨特藝術邏輯。其筆墨語彙分為「細筆」、「粗筆」、「彩墨」、「彩筆」四大系列:細筆以斷續線條描繪空間節奏,近似素描;粗筆寫意奔放,以狹長直幅構圖展現現代感;彩墨映照台灣濕潤地貌,彩筆則融合油彩與水墨,具厚實與銳利雙重質地,呈現自然生命的律動與繁盛。許氏筆法獨創、構圖奇峻,使筆墨展現當代美學中的個體精神與深沉韻致。

在水墨現代化的歷程中,許雨仁以堅實且獨特的創作路徑,奠定其於當代藝術與美術史的重要地位。2017年,許雨仁參與M+博物館策劃的展覽「似重若輕」,為該館首次以水墨為核心策劃的國際聯展,他的作品展現於傳統與實驗之間的筆墨張力。2024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回顧展「溺浮沉洄」,全面梳理其逾五十年創作歷程,肯定其將生命歷程轉化為深層藝術語言的創作高度,體現「東方根性、當代表現」的核心精神。

其作品曾於科隆、舊金山、雪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展出,並獲台灣、香港、美國、澳洲多所美術館典藏。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