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剛 (1932-)

HO Kan

運用西方藝術概念,並融入東方書法、金石印刻等元素,搭配斜出側插的短直線條,以其點、剔、撇、捺之效,構成獨特的詩意韻律與幽默童趣,發展獨樹一幟的東方幾何抽象。可謂為「華人幾何抽象藝術的先鋒」。

1932年出生於中國南京,華人幾何抽象藝術的先鋒,台灣知名現代藝術團體「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1949年來台並師從李仲生,1956年與夏陽、蕭勤、李元佳、蕭明賢、 歐陽文苑、陳道明、吳昊組成「東方畫會」,致力於推動「台灣現代藝術運動」,被譽為「八大響馬」。1964 年前往義大利米蘭,展開長達 50 年的旅居生涯,直至 2014 年才返台定居。

霍剛的創作早期傾向超現實主義風格,繪畫充滿神秘主義與奇異性,創作的形式也已開始著眼於幾何圖形的表現;定居於米蘭後,霍剛確立個人幾何抽象的創作風格,並專注於繪畫本質的探究,從繪畫的基本元素:點、線、面與色塊,進而發展到整體構圖的研究,從中發展其抽象表現。作品受到硬邊抽象等西方藝術概念影響,融合東方書法、金石印刻等創作元素,以極簡且饒富詩意的視覺語言發展出個人獨有的東方幾何抽象。作品從「點」的元素出發,搭配斜出側插的短直線條,以其點、剔、撇、捺之效,構成獨特的詩意韻律與幽默童趣,再進行關乎畫面配置的哲學,生成各自的存在性,並以「減法」運行,簡約中蘊含詩意,建構了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抽象世界,也呼應東方哲理主張萬物相容再生、孕育無限,達到既簡單卻又不簡單的美學境界。

重要展覽包括 1967年於佛羅倫斯國際當代藝術館與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等大師聯展、1979年於義大利馬且拉達市立美術館(Pinacoteca Comunale di Macerata)個展、1981年台灣博物館「東方、五月畫會成立二十五週年聯展」、1994年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霍剛回顧展」與1999年的「李仲生師生展」。近期展覽為2016年台北市立美術館「霍剛.寂弦激韻」回顧展、2018年義大利米蘭Monza皇宮美術館(Villa Reale of Monza)舉辦「形色之外」大型個展、2021年美國加州柏克萊藝術博物館(Berkeley Art Museum and Pacific Film Archive)、2024巴塞爾香港藝術展會(Art Basel HK)、香港中環交易廣場(Exchange Square)以及南京金陵美術館「再遇.歸來」大型個展等;作品亦曾於義大利、瑞士、荷蘭、德國、日本、中國等多國展出。其作品收藏於美國加州柏克萊藝術博物館、義大利羅馬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義大利佛羅倫斯國際當代藝術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南藝非凡美術館等。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