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輝 (1965-)

CHOU Ching-Hui

Throughout his career as a photographer that has lasted almost three decades, Chou's subject matter has shifted from captivating journalistic events to creatively theatrical scenes, and his style has changed from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to fabricated photography. In his latest project, Animal Farm, Chou changed the role of photographer as a “hunter” and turned himself into a “director,” and amazed his audience with a bizarre and unsettling sense of existence in his characteristic way.

“A Promised Land: The Planet of Angels” by CHOU Ching-Hui: Significance of Vessels, Aesthetics of Appreciation, and Spiritual Movement

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鄭家鐘

PRESS

采泥藝術展出中的「應許之地:天使星」周慶輝創作計畫,之所以稱為創作計畫是因為以拍電影的投入拍劇場式攝影,還沒有完成,只是第一階段。
周慶輝的創作非常耗時間、耗經費、耗精神。

 

作為創作者,他發揮記者調查採訪本能,進行長時間的田野調查,在與受訪家庭、志工、老師的對话中,他尋找畫面,反覆確認,然後手繪草稿、企劃文本、故事腳本、分鏡、物件、3D圖、地點、美術、道具、服裝、化妝,演員、燈光、排演、建構實景,拍攝、底片掃描電腦修圖,這是一個漫長的精神與體力的勞動,籌備35個月,拍攝了1032小時、演員38個,角色148個、採訪74人,時數316小時,總稿字數70萬字。
這不輸給拍部大戲的投入,只為產生幾張劇場式攝影!

 

如此巨大的勞動量,相對於薄薄的一張照片,厚度的比例尺度差太大。
因此,視覺傳達的重量只能落在把影像作為「意義容器」上。每張照片承載了大量的生命經驗而且經過整理,試圖讓觀者,位移生命認知與使用的方式。
周慶輝希望,照片符合觀賞美學,讓人直觀當下感受深刻美麗、但又有一種懸而未決、正有一種突如其來的事要發生的聯覺,可以讓人看進去,而非看過去。
同時,他希望照片的瞬間影像承載了訪談的內容,他說「訪談訊息若在瞬間被閱讀,這時間就能被延長!延長的不是時間,而是「照片的意義」
這麼後頭大卡司大製作的嚴謹投入,跟這樣前台只是一張符合觀賞美學誘人深入的照片,所構成的藝術形式,應該說過程比成果更為動人、更可歌可泣。
天使星的題材是大家很少面對的弱勢,或者說不正常的孩子(記住這些孩子的年齡可以很大只是行為及智力並沒有跟上),所謂愛奇兒,在人數上只佔全人口的5%,但就機率來說,他們承擔了我們95%的人得以「正常」的基因或然率!
我們有理由關心及護持這5%!

 

但這些孩子出生最大影響的則是個別家庭父母,手足的一生,他們會面對一系列的挑戰,健康的、安全的,學習的,適應的,被歧視排斥的,心理壓抑的,生理機能的,財務困境的,家庭選擇的,等等問題,卻彷彿生活在另一個星球,被正常社會冷落、忽視或隔離。
周慶輝願意關注這個題材,試圖讓「正常」對「不正常」感同身受、進一步接納,消彌那隱形的拒斥與推離的鴻溝,能夠用愛關懷感謝去擁抱接受這些來自星星的天使。同時使出洪荒之力攝製劇場式攝影,正在印證「慈悲沒有敵人」的修行!
個人長期服務社福團體,十餘年來,經歷很多周兄所於創作中敘述的故事,在他們的真實生活中,每一步都需要有人陪伴他們一起勇敢、陪伴他們找到意義及活下去的理由、也要在最無助的情況下跟他們一起擁抱取暖,完成生命中最艱難的前行任務。

 

這些案例遠遠超過想像,有人破繭而出找到意義而且自己站起來,也有些仍然掙扎於困難與救贖之間。長期為他們找路,只能說要比一般的相信更相信、比一般的堅強更堅強!這些意義在每個行為及經歷中被驗證,流傳,但,過去沒有想到的是,如何透過一個得以傳承的方式形成意義的容器。
周慶輝以攝影方式打造一個可以說藝術性的容器來接納這些、傳播這些及以普世的視覺美學形式讓這些意義得以被展示被思考及被傳承!
因此,我覺得這個計畫的成果並非僅限於最後的作品,過程中每一個步驟後面都有對人的生命的意義紀錄,周慶輝由訪談中摘錄的真實語錄,每一條都是一個人類史詩的某一篇章,承載著人類精神共同體的某一面向、甚至物件及場景這些生命流動的印記,都是精神意義的表彰。我覺得,天使星,不能光看成創作計畫,它應該是一種形成更高維精神意義的發揚運動!它超越作品而連結人類高貴精神中同胞物予感同身受的共命精神!
而采泥藝術此刻因舉辦這個「應許之地」創作的展覽,本身也成了應許之地!

 

這個展超越了畫廊傳統為藝術作品提供平台經營藝術家的傳統角色,在它成立的第二個十年開始,成了一種精神啟蒙運動的發源地、或甚至是一種「藝術精神復興」的「意義容器」!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