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CRITICISM

山水變相──擬古與供養的祕境繪製 文/高千惠

作為一種非西方系統的藝術,水墨的歷史性與當代性如何被討論?針對當代水墨藝術和其論述領域的分裂,水墨界出現四種介於傳統主義和現代主義之間的論見-文化復興論者、媒介保存論者、跨域折衷論者、生存主義論者。而有關水墨藝術「自然觀」的異變,則有玄思山水、話語山水、懷古山水、民族山水、符號山水、圖象山水、隱喻山水等創作與描繪角度。

鄧卜君的「紊流山水」文/陳蕉

回看整個山水傳統,從嚴謹的自然觀察,到文人的胸臆抒發,雖然歷史悠長且歷經演變數回,但坦言之,它們甚少令人困惑。然而鄧卜君的山水,卻經常如此。「超現實」,這是個經常與鄧卜君的作品一併出現的標籤。只是,我們是否該放心而便利地用它來納置這位當代山水藝術家作品中的「不可思」?究竟,一個「不可見的內空間」的構成關鍵為何?觀看者的感知和認知,何以不斷地被他的作品挑戰、心思未間歇地被勾引?

樸方異境─鄧卜君的水墨藝想文/蕭瓊瑞

鄧卜君,人如其名,畫如其人,在看似「不求聞達」的處世態度中,其實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反思與生命尊嚴;卜居看似邊陲的地域,卻心懷文化發展的終極關懷;文化沒有邊陲,藝術在哪裡,中心就在哪裡。鄧卜君的創作,以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筆墨、技法,展開出一個超越「現代」的「後現代」風貌;誠如藝評家的形容,那是「墨幻的搖滾」(王焜生語),顛覆卻不棄絕、傳承卻不沿襲,徹底映現筆墨應有的時代性。

神聖世界裡的俗世經驗─鄧卜君文/王焜生

回溯水墨繪畫傳統的發展,唐代之前的畫家琢磨於山水的形式,直至五代兩宋趨於成熟,元明之後規律發展,山水畫由簡單逐漸繁複,從裝飾性走向精神性,自造型入手精煉為形式的意境,以筆墨超越自然形象成為獨立審美的體系。

藝術家自述文/鄧卜君

十二年前闖入現代水墨創作領域,一路走來始終抱持著傳統筆墨技巧結合西方創作觀念,做為自己的創作理念。十二年了,畫出我自己的魔幻境域。有人說是東方式的超現實,也有人說是《阿凡達》的理想世界。更有人形容是開啟《納尼亞傳奇》衣櫥門的另一時空。但無論任何的評論,都正中我創作的感覺,而這因子是「想像」,也是我最初播下的魔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