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CRITICISM
攝影做為一種抓取或吸吮模式
Photography as a Mode of Clutching and Suckling
正如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發現 一歲多的小孩,經常以抓取或吸吮的方式來 認識他的周遭世界,在某種意義上,每一位 攝影家都可以說是以拍照的方式來發現、認識、探觸或吮啜外在的世界,從而由此些人世的酸、甜、苦、辛、硬、尖中,築成自己的心靈世界。
幾封寫給被拍攝者的信
Letters to Chou Ching-hui’s Photographers
你和你那幾位印佛經的同事端著杯子喝茶的影像,如今天天在我眼底出現。拍攝這張照片的人叫周慶輝;我猜你們都記得他的長相,一個下巴上刻意留著山羊鬚的年輕人,他曾經兩度來訪,間關跋涉,到西藏高原這個印經院為你們留影。
人類世界的影像標本
Illustrational specimens of the human world
在〈為何凝視動物?〉中,約翰‧伯格(John Berger)寫道:「動物園是一個羣集各種類動物以便能讓我們看、觀察並硏究的地方。原則上,每一個籠子乃是環繞著動物的一個框框。遊客去動物園看動物,他們一籠子一籠子地看,和畫廊內觀眾一幅接一幅地看畫,其情形沒什麼兩樣。
動物園的人類寓言
A Fable of Humanity in the Zoo
我的一位好友及工作伙伴多明尼克第一次來台北時,要求一定要去木柵動物園走走。我好奇問他為何有此堅持,他回答動物園對觀察一個地方的文化很重要,由這裡可以看到當地人的世界觀。
非關影像非關台北:台北浮白
Never Mind Aesthetics: Fined Taipei
楔子:「雖然你是攝影師,但我希望你展出的不是你拍的。」
最後一夜
The Last Night
「一個小女孩陪著即將死亡的痲瘋病人過夜,小女孩耽心無法分辨病人何時過世,就將衛生紙黏在病人的鼻子上,如果衛生紙沒有浮動就趕緊通知值班護士!」這是一位樂生人的童年記憶。